近日,深圳市教育局網(wǎng)站發(fā)布的《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》(征求意見稿)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引發(fā)關注?!兑庖姟诽岢觯晟茖W歷提升資助政策,提高教師學歷層次水平,公辦園新入職教師100%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,到2025年,與高校合作培養(yǎng)100名以上學前教育專業(yè)教育碩士、教育博士。
對于“培養(yǎng)碩士、博士到幼兒園任教”,支持者認為,此舉可以改變學前教育教師碩士、博士比例偏低這一現(xiàn)實局面;但也有人質疑,“與高校合作培養(yǎng)”是不是噱頭?提升幼師學歷,是否等于提高學前教育質量?具備怎樣素質的幼師才是家長和孩子更需要的?
提升幼師素質不能“唯學歷論”
高學歷的碩士和博士教幼兒園小朋友,會不會“大材小用”了?針對這一爭議,以及深圳市擬出的新規(guī),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:“現(xiàn)在的幼兒園里,已經(jīng)有一些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人在任幼兒教師。深圳市做這種規(guī)劃,我認為有一定的實踐依據(jù),符合工作的實際需要。而有一部分的幼兒園聘用有博士學位、碩士學位的教師,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教師都需要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,這個過程至少還要經(jīng)過10-20年,它是一個發(fā)展過程?!?/p>
在儲朝暉看來,對于“培養(yǎng)碩士、博士到幼兒園任教”,要充分考慮到各地教育資源的差異;但加強學前教育師資建設,也確有必要經(jīng)歷整體提升學前教育教師學歷層次的過程。華中師范大學教授、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質量監(jiān)測評價指導委員會委員、華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長鄭曉邊則認為,一些地方出臺文件,提出提升學前教育教師學歷層次,也是在滿足社會對于學前教育的實際需求。
鄭曉邊表示:“從理論上講,孩子90%的智力培養(yǎng)、發(fā)展和行為習慣培養(yǎng)都是在7歲以前完成的,這又涉及到千家萬戶孩子們的成長,特別引起社會的矚目,所以提高幼兒老師的學歷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,是很多年以前就有的?,F(xiàn)在一些父母具有現(xiàn)代化的教育思維,對教孩子的老師很挑剔、要求非常高。在這種情況下,人們的需求在增長,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就會開創(chuàng)一種思路,怎樣做才能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的需求和老師職業(yè)發(fā)展的需求?所以就出臺了這些地方的文件?!?/p>
那么,一定要擁有碩士和博士高學歷才算好幼師嗎?儲朝暉認為,不能在建設學前教育師資隊伍時,把教師的精力引導到功利提升學歷、評職稱上;更不能把幼師的“學歷焦慮”轉移到家長身上。
儲朝暉稱:“在這個過程中,我認為要理性,不能急功近利,不能夠轉向‘唯學歷論’。幼兒教師能不能做好他的工作,還是應該根據(jù)其自身的能力、具體的工作表現(xiàn)來進行評價,學歷最多只能成為其中一個權重不高的因素?,F(xiàn)在規(guī)定幼兒教師的起點學歷是大專,只要達到這樣的基本學歷,就有可能勝任幼兒教師。家長不需要有這種焦慮,事實上幼兒階段主要還是要培養(yǎng)孩子基本的人格,跟教師的學歷、學位并沒有太大的相關,學歷跟素質沒有必然的關系。”
鄭曉邊同樣表示,培養(yǎng)“有幸福力”的老師,一定程度上比培養(yǎng)“高大上”的碩士和博士更關鍵;提高學前教育質量,最根本的還是幼師有愛心、耐心,用科學的幼教理念,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。
鄭曉邊認為:“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帶孩子的、孩子喜歡的、有一套又一套行為活動指導方法的老師,關鍵是孩子們要喜歡你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人格的優(yōu)雅和愛心的高低,會影響到師生的關系。學生選老師,選出來的都是那些能夠呵護孩子們、能夠和他們交流的老師,所以我們不應該只用學歷標準去培養(yǎng)幼師。提高學歷是一個方面,加強職后教育也是一種方面。對于碩士和博士這些高精尖人才的培養(yǎng),他們未來可能在理論上、國際交流上、教育的模式上有些創(chuàng)新;但是作為幼兒園,需要實踐性的老師,所以我們也要培養(yǎng)技術型、應用型的碩士和博士?!?/p>
師德、知識儲備和能力才是關鍵
實際上,目前國內(nèi)各師范高校也在著力培養(yǎng)兼?zhèn)溲芯磕芰蛻媚芰Φ挠讕煾卟纳?。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21級學前教育專業(yè)碩士趙毓瑾告訴記者,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充分考慮到學生未來就業(yè)面臨的實踐問題,她也在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中尋找兩者互補和促進的方法。
趙毓瑾介紹:“我們目前對專業(yè)技能和專業(yè)知識都比較重視,在研一的時候會學美術、音樂,而且會對音樂有不同方面的深造,比如要學聲樂、還要學一些琴法或者即興伴奏等專業(yè),這是我們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彈琴、唱歌、畫畫的時候需要的技能;同時我們也很注重對教師科研思維的訓練,即培養(yǎng)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提出問題、最后嘗試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?!?/p>
趙毓瑾從本科到碩士一直就讀于學前教育專業(yè)。她觀察發(fā)現(xiàn),近年來選擇攻讀學前教育碩士的學生越來越多。而對于自己的深造選擇,趙毓瑾解釋,這是提升自己通過研究思維來發(fā)現(xiàn)和解決幼教問題的途徑,對今后走上學前教育崗位、成為更優(yōu)秀的幼師有很大幫助。
趙毓瑾說:“研究思維的培養(yǎng),也是需要通過結合實踐的問題,去看到小朋友真正出現(xiàn)了什么問題、再去進行解決,把一個小朋友很小的點拿出來放大做研究。教育孩子,尤其是3-6歲的小朋友,一定要打起一萬分的精神來,有了這些知識儲備之后,才能轉化為自己的一些實踐力量、再去教給小朋友,這是個良心活,我更希望可以從孩子們的經(jīng)驗和生活中和他們一起‘生成’他們想要學的東西。當然,我認為師德、老師的知識儲備、還有能力這三方面都比較重要,如果我站在家長的角度,會比較看重老師的師德師風,老師是不是真正的愛孩子、和孩子是不是一個平等的交流狀態(tài)。”
而從現(xiàn)實看,在趙毓瑾這樣已經(jīng)全日制攻讀學前教育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、也就是未來的“準碩博幼師”之外,要讓學前教育在職教師提升學歷,主要方式目前還是提供一定的支持政策,由教師根據(jù)自己的情況去選擇。而具體到學前教育碩士、博士高學歷人才培養(yǎng),除了針對在職教師的鼓勵政策外,可行的方式就是與高校合作,采取定向招生方式培養(yǎng)。儲朝暉分析,這種模式更需要擔心的是,為快速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,學前教育的在職教師會不會成為“速成碩士博士”?
儲朝暉說:“至于這樣一種學校和政府之間的合作,會不會成為‘注水’行為?有這種可能,所以必須謹慎地對待。過去有用人單位、用人機構把自己的職員派出去讀學位的情況,這個做法我認為不能夠在幼兒園里面出現(xiàn)。每個人是否需要去讀學位?是否達到讀學位的要求?在讀學位的過程當中,是否完成了相關的學習?這些都應該是每個個體的事,不能成批派一些人讀學位、交一筆錢到某個學校,到一定的時候,學校就自然讓這些人拿到學位了,這從邏輯上是不成立的,從規(guī)范上來講也是有問題的。所以各地如果做這種安排,也不能回避相應的要求,不能因為是教育管理部門派出的人,就應該拿到學位。還是要加強監(jiān)管,同時各地在做這種規(guī)劃的時候,要優(yōu)化程序,避免出現(xiàn)違背學術規(guī)則及學術程序的事?!?/p>
來源:2022年7月23日中國之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