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《華聞周刊》左邊微信公眾號右邊發(fā)布一篇文章稱,英國對留學生所持態(tài)度依舊強硬,如留學生過英國邊檢時審查嚴格,同時英國邊境檢查卻在其他地方存在漏洞;但留學生卻為英國帶來高額收入,促進當?shù)亟?jīng)濟發(fā)展。
入境英國要過Bordercontrol,想必是大家下飛機后最煩惱的事。每次都安慰自己,安全檢查工作做得細致,也能保證沒有非法移民混入,然而最近英媒的一項調查卻讓人心都涼了。
根據(jù)《每日電訊報》政治記者JackMaidment報道,英國機場每年都有數(shù)千名乘客“逃過”邊境檢查,從非正常出口入境英國。
英國內政部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有些乘客下飛機后,并未跟隨“到達”指示牌前往邊境檢查關卡,而是從本應關閉卻意外被打開的門通過,成為嚴格移民管控下的“漏網(wǎng)之魚”。
雖然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(shù)人是在無意識下“非法入境”了,但英國內政部仍然認為他們的行為存在一定風險。一旦被發(fā)現(xiàn),輕者被“逮”回去重新過檢,嚴重情況下則會面臨更嚴格的審問檢查,并可能會上內政部的“黑名單”。
這樣的漏洞已經(jīng)不是第一次被發(fā)現(xiàn)了,早在2010年就有媒體報道,在曼徹斯特機場落地的國際旅客轉機時,會先前往“國內出發(fā)”的航站樓,而這個航站樓因為只有國內航班,因此并未設置入境檢查關卡。如果徑直走出機場,也是沒有人攔的。
同樣是2010年,倫敦Stansted機場也發(fā)現(xiàn)入境漏洞。因為當時政策規(guī)定,從愛爾蘭、海峽群島(ChannelIslands)以及馬恩島(IsleofMan)出發(fā)到英國的乘客只需出示登機牌即可過關。一名巴西籍女性乘客想通過這種辦法,跟隨由愛爾蘭來的航班乘客混進去,但最終露出破綻被抓。
再說到邊境檢查,持學生簽證第一次入境的小伙伴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,為什么入境官要問這么多問題?詳細到哪個大學、什么課程、幾號開學、宿舍地址……每次拿著護照反復對照你的臉看好幾遍;如果忘記帶學校證左邊明信右邊還可能會被關小黑屋審問……
還有去年8月一度稱將會被取消的入境卡(Landingcard),至今仍然在使用當中。入境者麻煩地四處借筆填卡不說,稍有填錯一處,還要被“拷問”。
無論是持哪種簽證入境,很多人都有過在邊境檢查處苦排長龍隊伍的經(jīng)歷。但一想到每年有上千人可以“不走尋常路”,筆者就想對英國內政部喊話:拜托,能不能搞對重點?
雖然2017年12月18日,內政部剛剛宣布將新增23所大學,簡化其國際學生申請研究生簽證流程,同時延長他們畢業(yè)后的簽證有效期。至此,共有27所英國高等院校研究生學位課程,且課程時長不超過13個月的學生,可由校方負責簽證審查,獲得比就讀課程時長多6個月的簽證,利于學生畢業(yè)后在英國本地就業(yè)。
但另一邊,英國首相特雷莎·梅近日重新擺出了她還是內政大臣時的強硬態(tài)度,堅決將留學生劃入凈移民人數(shù)統(tǒng)計中,間接限制了每年赴英讀書留學生的人數(shù)上限。政策利好留學生的假象瞬間被拆穿。
她不止一次稱,每年都有近10萬名留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沒有回國。然而,官方統(tǒng)計的出境數(shù)據(jù)卻跟她說的十分不符,實際上只有約5000名逾期滯留的留學生。
英國財相哈蒙德、外相鮑里斯·約翰遜以及現(xiàn)任內政大臣拉德紛紛站在了梅姨的對立面,表示英國此時此刻還對留學生如此冷漠,簡直是沒有頭腦的表現(xiàn)。
英國各大學也是急得直跳腳——如此做法不但打擊了想到英國的留學生的積極性,而且也斷了國際學生高額學費這個財路。
英國目前有約44萬名留學生在讀。對內政部而言,對梅姨而言,一旦松口,同意將留學生從凈移民數(shù)量增長限額中劃出去,將有被選民認為軟弱無能、玩數(shù)字游戲的風險。
不過梅姨在臺上說狠話,臺下內政部也在偷偷扮著好人——開始就海外留學生對本地經(jīng)濟的利弊進行調查,研究包括國際學生學費水平以及對國家、地區(qū)和當?shù)亟?jīng)濟的刺激作用。
這還用調查?只要看看本地學生和國際學生的平均學費對比:
藍色:本地學生本科學費,紅色:國際學生本科學費,綠色:本地學生研究生學費,紫色:國際學生研究生學費。(英國《華聞周刊》左邊微信公眾號右邊)
看看商場里消費的人群:
(英國《華聞周刊》左邊微信公眾號右邊)
再看看UniversitiesUK的數(shù)據(jù):
(英國《華聞周刊》左邊微信公眾號右邊)
2014-2015年,留學生為英國出口收入貢獻了108億英鎊;讓本地企業(yè)創(chuàng)收54億英鎊,這其中還不包括學費和住宿費。
這些收入讓英國得以創(chuàng)造了20多萬份工作。學生自己以及親戚朋友到訪的支出為英國GDP貢獻了138億英鎊,紅利輻射到零售、服裝以及交通等多個產(chǎn)業(yè)。(貝耳)
舉報/反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