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職工、中國高校、東南亞高校贏了,國家卻輸了。
正解局出品
最近,湖南邵陽學院花1900多萬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,引發(fā)社會關注。
邵陽學院為什么要引進菲律賓博士?
背后又隱藏著什么生意?
7月7日,邵陽學院人事處在學校網(wǎng)站發(fā)布了《出國攻讀博士畢業(yè)返校與同類型擬引進博士名單待遇公示》。
公示顯示,邵陽學院擬引進23名博士。
每位博士引進費35萬元,科研啟動費15萬元,過渡性租房補貼14.4萬元,不需解決配偶工作增加引進費20萬元,每位博士的引進花費共計84.4萬元,總計費用1900多萬元。
公告內(nèi)容
網(wǎng)友關注的不是給予這批博士的待遇,而是他們的出身。
這批博士,清一色地畢業(yè)于菲律賓亞當森大學。
亞當森大學是個什么水平的大學?
查詢國際通行的4大世界大學排行榜,除了QS排行榜,其他3大榜單查不到亞當森大學。
其中,QS大學排行榜中,亞當森大學2021年在亞洲排名第601,2022年在亞洲排名第651。
QS大學排行榜里亞當森大學的排名
在亞洲都能排到600多名,亞當森大學的水平,可見不咋地。
更讓人好奇的是,除一位音樂舞蹈學院的副教授備注為“校外引進”外,其余22名博士備注均為“畢業(yè)返校”。
這批所謂的“畢業(yè)返?!辈┦?,原來本就是邵陽學院的教職工,在亞當森大學讀書拿到博士學位后,再返校工作。
類似的操作,邵陽學院并非第一次。
早在2019年6月6日,邵陽學院曾發(fā)布《關于招聘碩士赴邵陽學院外方合作高校攻讀博士的通告》,規(guī)定招聘20名碩士到校外方合作高校(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等)攻讀博士。
公告內(nèi)容
從招聘條件上看,邵陽學院的教職工自然可以報考,亦或可以說,是為教職工量身定制的。
所以說,邵陽學院這次花1900多萬引進菲律賓博士,與其說是人才引進,不如說是定向委培。
那么問題來了,邵陽學院為何要與菲律賓高校合作?
與菲律賓高校合作,也是迫不得已。
在中國高校的考核評價體系中,教職工中的博士配比,是一個重要指標。
無論是專科升本科、學院升格為大學,還是申請碩博點,都要看這個數(shù)據(jù)。
為了往上“更進一步”,高校都在想方設法刷高數(shù)據(jù)。
途徑,不外乎兩種:
一是對外招聘。
雖然現(xiàn)在讀博的人越來越多,但博士畢業(yè)生在中國依然是稀缺資源。
邵陽學院的地理位置、學校層次都不占優(yōu),招聘博士生特別是優(yōu)秀博士生還是有難度的。
2011-2021年我國博士畢業(yè)生情況
對外招聘招不來,還有另一條路:自主培養(yǎng),即鼓勵自家的教職工讀博。
這條路,難度也不小。
因為現(xiàn)在的博士招生,基本上都是全日制,需要脫產(chǎn)學習,且名額有限,入學競爭很激烈。
即便是入學了,讀博周期也很長,3年畢業(yè)的極少,4年畢業(yè)的算厲害了,5年才是平均水平。搞不好,還有無法順利畢業(yè)的風險。
這么一看,無論是對外招聘,還是自主培養(yǎng),難度都不小。
國內(nèi)難度大,很多高校就將目光投向了國外:
能不能去國外拿博士學位?
打個不太恰當?shù)谋确?,陽澄湖大閘蟹當然好,但價格昂貴,數(shù)量有限,那就把螃蟹送到陽澄湖的池塘里洗個澡,再運回來,價格也能賣得與陽澄湖大閘蟹差不多。
這種“洗澡蟹”的關鍵,是要選一處好“池塘”,至少要符合兩個標準:
一是要合規(guī),外國大學頒發(fā)的學位證書,至少得國家教育部認可。
二是要簡單,入學門檻要低,拿文憑的要求也不能太高,如果兩三年就能畢業(yè)拿文憑,就更好了。
按照這兩個標準篩選,歐美名校首先排除在外。
這些大學有著嚴格的招生程序和培養(yǎng)標準,不可能輕易放水。
最后,東南亞國家的高校,走入中國高校的視線。
最近幾年,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與東南亞高校開辦博士生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項目。
相關項目
在宣傳材料中,某些項目赤裸裸地寫道,“提供一條教師晉升講師和高級講師獲取博士學位的快速途徑?!?/p>
宣傳材料
為了提高吸引力,某些項目還提供中文輔助教學、寒暑假上課或者網(wǎng)絡授課。
宣傳材料
說得直接點,外語很差也沒關系,坐在家里,也能拿到博士學位。
東南亞高校這么賣力,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。
有些學校每名學生的培養(yǎng)費,3年共需10萬元左右。
受疫情影響,近年來基本上都是線上授課,高校培養(yǎng)的成本很低了,收益頗豐。
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的博士學費標準
因此,包括菲律賓等不少東南亞國家,瞄準國內(nèi)高校教師學歷提升的需求,通過多種方式招徠生源。
一套培訓下來,教職工拿到了學位,中國高校提高了博士率,東南亞高校賺到了學費。
可謂,一舉三贏。
教職工、中國高校、東南亞高校贏了,國家卻輸了。
一是浪費了教育經(jīng)費,無益于教學提升。
像菲律賓亞當森大學,水平本來就不高。
再加上極寬的入學門檻和畢業(yè)要求,培養(yǎng)出來的博士生水平可想而知。
恐怕只是空有一紙文憑罷了。
學校引進這樣的人才,不僅浪費了教育經(jīng)費,也無益于提高學校師資水平和教學質(zhì)量。
二是方便不法分子鉆空子。
這種定向委培的方式,是很容易鉆空子的。
某些關系戶,完全可以憑借碩士學歷入職高校,然后再通過定向委培的方式,獲得博士學位,成為被引進的“人才”。
這條“后門”一旦打開,某些高校甚至會有意拒絕優(yōu)秀的博士生,空下“蘿卜坑”,留給關系戶。
三是破壞了高等教育體系。
現(xiàn)在讀博不容易,國內(nèi)重點高校讀博一般4年才能畢業(yè),歐美地區(qū)可能還要5年,科研壓力極大。
反觀這些海外博士,論文不需要發(fā)表在核心期刊或者SCI期刊,2年即可畢業(yè)。
這對通過正常途徑考取、修得學位的博士生來說,是極不公平的,也是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傷害。
所以說,當下越來越多的博士生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項目,應該予以規(guī)范。
這需要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做好引導:
一方面,要收緊國外院校的學歷學位認證,避免一些低水平的大學混跡其中。
菲律賓亞當森大學位列加強審查之列
另一方面,要優(yōu)化高等院校的評價體系。
不同類型的院校,應該分類管理,特色發(fā)展。
特別是要摒棄包括數(shù)人頭、重學歷在內(nèi)的量化、簡化考核思維,更加關注教學質(zhì)量。
像邵陽學院這樣的應用型大學,一味地要求提高師資的博士比例,沒有必要,也不切實際。
當高校無法正常完成指標,那只好“投機取巧”了。
引進菲律賓博士,便是如此。
高校還是要回歸教育,不能淪為刷數(shù)據(jù)的機器。